2016年12月23日 星期五

识別狗主 怡明年起为犬只植芯片

(怡保13日讯)怡保防止虐待动物协会將于明年3月起,为那些由指定兽医诊疗所进行结扎的狗只免费植入电子芯片,作为识別狗主的系统,一旦狗只遭遗弃,可从中追查狗主的身份。
该协会主席宋伟釗指出,该会目前已鑑定怡保3间兽医诊疗所,並会在明年3月起,任何狗主或义工將狗只送往指定的诊疗所进行结扎手术,该会將免费为狗只植入电子芯片(microchip)。
他表示,该协会將记录狗主或义工的资料及电子芯片所属的编码,一旦日后发现流浪狗,地方政府可扫描有关狗只是否有电子芯片,若证实有狗主,当局可向狗主採取行动。
他建议怡保市政厅向隨意遗弃狗只的狗主开出罚单,以严惩这些不负责任的狗主。
宋伟釗于周二下午在怡保市政厅提呈电子芯片建议书予怡保市议员俱乐部主席拿督拉端时,在记者会上如此指出。
出席者包括拉端、怡保市议员刘家传及玛兹兰、马华霹雳州公共服务及投诉局主任罗添权等人。
据了解,每个电子芯片售价介于25至30令吉之间,而怡保防止虐待动物协会对外征求上述的费用。
宋伟釗续说,怡保市政厅每年都面对流浪狗问题,估计怡保有3万只流浪狗,若每只雌狗半年生一次,每次生3至8只小狗,这数目相当惊人。
进口1千电子芯片
他表示,该协会于去年11月与拉端一同推动「捕捉、绝育、放回」(简称TNR)计划,已试验性为84只狗植入电子芯片,皆取得良好效果,该会將儘快进口1000支电子芯片,以便明年3月正式推行上述计划。
此外,他要求怡保市政厅能给该协会半年的时间,一旦捉到流浪狗,就交给该会,让该会为流浪狗进行结扎手术及植入电子芯片,而目前当局的做法,是將捕捉到的流浪狗带到甲板垃圾场放生。
怡保市议员拉端乐见怡保防止虐待动物协会提出的建议,毕竟当局经常接获市民针对流浪狗的投诉。
他將把有关建议转交怡保市长拿督占利曼,並带入来临的市政厅月常会议里商討。

活活吊死野狗  经理判监9个月

活活吊死野狗  经理判监9个月
(亚庇6日讯 )拿篤园坵经理因將咬死鸡的野狗活活吊死,遭爱护动物协会控上法庭,在动物福利法下被高庭判监禁9个月。
这起案件发生於今年5月,一只狗因將鸡只咬死,怒火中烧的园坵经理山翁东,在眾目睽睽之下,將该肇事小狗拖到大水沟,用绳子將牠活活吊死。
有公眾將残忍的一幕拍摄,並於今年10月期间,在面子书上流传。拿篤兽医南多夫医生於10月18日,前往拿篤警局报案,要求警方向有关虐待动物者採取法律行动,警方翌日即逮捕了该园坵经理,並扣留了他两天以协助调查。
此案日前经拿篤高庭审理,法官援引2015年动物福利法第8(1)条文下,判决山翁东监禁9个月;在该条文下,任何人残酷虐打、踼、超重负荷、折磨及粗暴对待动物,都属触法。
沙巴兽医局密切关注此案,並出席聆审。
沙巴爱护动物协会希望此案能为公眾带来警愓,在虐待动物以前必须三思,他们对南多夫医生前往报警感到高兴,同时也感谢沙巴兽医局履行其职责,將虐待动物者控上法庭。
其他虐待狗行为,包括使用太短或太重铁链绑狗、24小时全天候將狗困在笼子里、没有適时给狗餵食和提供食水及忽略所饲养的宠物等,罚款不超过10万令吉及监禁不超过3年或两者兼施。
任何人若要瞭解2015年动物福利法,可到斗亚兰路的政府印务馆购买。

趣闻 2016年12月02日 猫咪惨被「冰冻封印」获救

网络近日疯传视频,一对俄罗斯情侣好心拯救一只在雪中被「冰冻封印」的猫咪。
俄罗斯12月的平均气温摄氏零下6度,到处都是被雪覆盖的银色世界。
一只猫咪在雪中疑踏进水坑里,惨遭冰封在原地,动弹不得。幸好遇到好心的情侣,用热水帮忙融化冰层,才让猫咪脱困。


情侣试图將猫抱起时发现牠的脚掌被卡在水坑里,於是找来一桶温水浇入洞中,將冰融化后再小心地把牠的脚弄出来。
猫被救出来后,前掌看来还是因为太冷而动不了,情侣继续用温水帮牠取暖,最后再用毛毯將猫包起来,带到温暖的地方。
网民讚情侣人真好,並衷心希望这只猫之后能得到妥善的照顾。

趣闻  2016年12月02日 

2016年12月22日 星期四

童閱房.動物也需要呵護


特約:子若 tongyuefang@gmail.com
今日焦點:金澤麻由子
每個人都希望找到被呵護的幸福感,動物何嘗不也如此?日本人氣畫家金澤麻由子,通過流浪狗帕古尋找幸福項圈的經歷,提醒人們對動物的生命,理應要有尊重的態度。生命誠可貴,人類和動物亦然。
在北馬爆發瘋狗症疫情以及捕殺令鬧得沸沸揚揚揚之際,我們且靜下心來,看一本關於流浪狗帕古的繪本故事。
帕古是一隻全身毛茸茸的流浪狗,他最惹人喜愛的,是一雙圓碌碌的大眼睛,仿彿可以看透世間、看穿人心。其實,他也渴望世間一樣東西,那會是什麼呢?
打從小時候開始,他就被主人遺棄在路邊,不知道自己從哪裡來,自然也不懂往哪裡去。帕古,總是孤單地晃晃,然后彳亍於人群中。
帕古寂寞嗎?身為一隻狗,他不會說話,只能發出唔唔聲,算是回答了這個顯然很繁雜的提問。
他之所以有這種感覺,是因為他羨慕有主人疼愛的家犬,他們的脖子上都戴著項圈,這項圈對他而言,是“幸福的項圈”,他希望自己能夠擁有它。
四處尋找幸福項圈
於是,他四處尋尋覓覓,過程烏龍百出。他把別人長長的褲帶當作項圈,使出渾身解數要把它綑綁在自己的頸項上,結果,屋子主人突然出現,嚇得他拔腿就逃。
他看見麵包店裡有法國牛角可頌麵包,偷拿了一個套在頸上,結果引來群鳥把麵包全給吃掉。帕古是個不到黃河心不死的傢伙,他繼續在牆邊的洞、垃圾桶裡努力不竭地找,直到太陽下山為止。
帕古獨個兒跑上高高的城牆,俯視櫛比鱗次的住宅區,雖然插畫中沒有文字敘述,我們仿彿有衝動代他問個問題:“想要找一個幸福項圈,原來是這麼難呀!”
手繪插畫貫穿全書
這繪本書名為《流浪的毛小孩,帕古》(2014年出版),圖文創作者是日本年輕畫家金澤麻由子,在今年二月舉行的台灣台北國際書展上,日本館還特別邀請她赴該書展推薦此新著,人氣相當高呢!
關於這本書的創作靈感,她透露,是住家附近流浪狗的遭遇,觸動她提筆畫出流浪毛小孩的心聲。她之所以把帕古視為毛小孩,說明狗兒在她心目中,佔據了重要地位。
一如既往,整本書以她擅長的手繪方式完成所有插畫,黑白色調貫穿全書,不問而知,這創作的前後需投下無數觀察,以及耗盡不少心力與時間。
誠然,她的努力並沒有白費,因為就連《小狐狸》、《小狐狸買手套》著名日本繪本創作者黑井健,也對《流浪的毛小孩,帕古》讚譽有加。
心情跟隨情節波動
黑井健向來以溫暖細膩畫風捉住大、小讀者的心,他的每個創作,都希望讀者能感受到每一個生命都是天賜的,因此,他特別喜愛金澤麻由子筆下的帕古,“一看見帕古,你就會被牠的眼神吸引住。”
帕古在全書中是無可取代的主角,它一雙圓碌碌的烏黑大眼睛和毛茸茸的軀體,都在牽動讀者的心,尤其那雙會說話的眼睛。
在作者近距離運鏡下,我們清楚看到帕古的眼神,時而渴望、時而焦慮、時而驚慌,完全觸動我們的心,當中有痛心、憐憫、憂傷,心情不由得隨著故事情節而波動。
在這些畫面中,雖然我們看不到帕古的眼神,但它的身影,卻透露一絲絲無奈與無能為力,特別是站在城牆上的那個背影。
身為人類的我們,都希望得到被呵護的幸福,狗兒何嘗不也如此?它們其實不想成為街頭上的流浪狗,誰不想找個願意把自己抱入懷的主人。可惜,往往事與願違。
小女孩編幸福花圈
毫無疑問,向來喜愛小狗的小芷瑩,特別喜歡這本書,每次經過書桌望到這本書時,都會自然而然地撫摸帕古,並說:好可愛呀!她同情帕古的際遇,也對遺棄帕古的主人做法感到不滿。
我認為,金澤麻由子創作此書,不是要鞭撻人類有多現實、多麻木、多殘忍,反之,她想要通過《流浪的毛小孩,帕古》來傳遞正面溫暖力量。
我之所以這麼說,那是因為故事還沒到結尾呢!在書本的後半部,一群小蜜蜂引領著帕古前往一處野花開滿地、花香飄飄的園圃。
在那裡,他遇見一個小女孩。小女孩撿起地上的花兒,把花編織成一個項圈,並把它套在帕古的頸上。作者說,帕古的幸福花頸圈,原來是小女孩念著它、想著它而編織出來的。
當愛相遇時,彼此都是幸福的,人與人之間是如此,人與動物之間的相遇,何嘗不也是如此。
在此時此刻閱讀這本書,特別有感觸,箇中體會可能與作者有所不同,但這不是一個故事各自表述的有趣之處嗎?
飼養態度必須正面
儘管我和芷瑩都不認為捕殺令是可行的,但我對她做進一步解釋,追根究底,是需要回到飼養者身上。我們總不能一直把自家的寵物,變成另一個帕古,也不是每個流浪的毛小孩,能像帕古那樣,最終找到幸福!
在飼養任何寵物前,人們是否有深思熟慮,是否能夠“廝守一生”,在任何情況下,都對它不離不棄?如果一個人不能用同等生命、同等生存權的思維,來看待自己飼養的寵物,無疑是對寵物不公平。
沒有任何生命是應該被遺棄的,街頭上所以出現流浪狗,這跟許多人看待動物生命的態度有莫大關係。要記得,生命誠可貴,人類和動物亦然。
我們身處在一個流浪狗課題需要被嚴正看待的社會裡,推廣一個正確與正面的飼養態度,是當務之急。
小芷瑩說,她要做書中那個小女孩。是的,如果你想要有貓狗當寵物,就從響應到動物收容所,領養流浪貓狗做起吧!別忘了,你的一小步,絕對是改善這個社會的一大步。
【小小背景】  
金澤麻由子在1981年出生於日本神戶,畢業於京都嵯峨藝術大學研究院(獲最優秀獎)。
她是日本兒童出版美術家聯盟會員與環境藝術學會會員;一直以來,她以繪本、影像動畫、互動媒體藝術等方式,展現手繪的魅力,著作有《從天而降的禮物》等作品。

童閱房.藝術家重生畫狗情緣


書名:《Sally Gets A Job》 文、圖:斯蒂芬胡內克(Stephen Huneck) 出版:Abrams Books  for Young Readers
書名:《Sally Gets A Job》
文、圖:斯蒂芬胡內克(Stephen Huneck)
出版:Abrams Books for Young Readers

特約:子若 tongyuefang@gmail.com
今日焦點:斯蒂芬胡內克(Stephen Huneck)
已故美國著名木刻版畫家斯蒂芬胡內克(Stephen Huneck,1948年~2010年),生前有過一段奇蹟般的起死回生經歷。在康復期間,他家的三隻狗兒一直陪伴在側,以致他後來不斷以它們作為繪本創作裡的主角,並把狗兒教會他的事,融入故事情節中!
莎莉是一隻小黑狗,一隻幸運的狗,擁有這隻狗的家庭也很有福氣!
莎莉想當一個學生巴士司機,每天負責載送狗同學去學校上課;最好還是當個老師,它要教狗學生們如何當個服從主人命令的狗。
動物園或許是個好去處,莎莉想給園裡的大象餵食,可是,想到處理大象的排泄物是件困難的事,它開始有所猶豫了。
它再想到,有些狗可以當個出色的救生狗,“這是充滿趣味的職業吧!”可是,它不認為這份工是屬於自己的。
想著想著,莎莉似乎有點頭大了,它幻想自己索性一頭栽進沙地裡,“咦,也許我可以當個考古學家呀!”又或者,“我可以專注於研究化石骨頭,這麼一來,就有資格做個古生物學家了。”
狗兒具有叼東西的本性,又擅於來回跑動,這是莎莉最愛做的事之一,只要它認真訓練,一定可以成為職業棒球手吧?嗯,這都不算是最好的選擇,“既然我喜歡人類,人類也很愛我,或許我應該競選總統!”
雖然,莎莉沒有親眼看過,但是,當嘻哈(Hip-hop)歌手理應會有許多樂趣吧!在接下來的設想中,莎莉腦海裡閃過的職業,包括:消防員、農夫和廚師等。
到底,莎莉最後會選擇怎樣的工作?
樓梯上墜地陷入昏迷
如果大家還記得,我在此欄目曾說過,要介紹美國著名木刻版畫家——已故斯蒂芬胡內克的繪本,這是我在去年杪才接觸到的作品。
打從一開始,我就被胡內克的版畫風格所吸引,當下就買了他兩本繪本著作:《Sally’s Snow Adventure》(莎莉的雪中探險,2008年出版),另一本是今天要介紹的《Sally Gets A Job》(莎莉找工作,2008年出版)。
在此,請容許我介紹斯蒂芬胡內克創作這一系列以狗兒為主角的背後故事,過程相當感人。這種生活裡的感動,連帶融入作品當中,令人閱讀起來特別扣人心弦。
胡內克原本就是一位有名氣的木雕藝術家,第一個木雕作品是個天使;1994那一年,45歲的他突然從樓梯上跌落地,之後不幸陷入昏迷狀態。
他被證實罹患成人呼吸窘迫症候群(Adult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在昏迷期間,醫生束手無策,唯獨他太太格溫(Gwen)始終抱著滿滿希望。
奇蹟真的存在,它發生了!兩個月後,胡內克甦醒過來,但必須面對長期的康復過程;他不得不重新學習生活中一切最基本的事,這些事包括如何走路、如何簽自己的名字。
建狗教堂感謝狗兒
實際上,早在出事之前,胡內克從他家的拉布拉多狗兒莎莉身上得到靈感,有意製作一系列關於狗的木刻版畫。在他復健過程中,狗兒扮演的角色,加速且加深了他的創作意念。
除了太太外,狗兒莎莉跟他家另一隻拉布拉多狗迪斯(Daisy)和金毛尋回犬茉莉(Molly),一直都陪伴在側,並且耐心地陪他慢慢走起路來。
在他走過瀕死、重生的經歷後,他第一時間就完成這些木刻版畫,第一個木刻版畫作品是“生活是一粒球”(Life Is A Ball),慶祝他重新找到新生活。
此外,為了感激家裡三隻愛犬的不離不棄,他於1997年,在美國佛蒙特(Vermont)北部郊區的狗山(Dog Mountain)山頂上,耗資幾萬美元,蓋了一座狗教堂(Dog Chapel),胡內克藝廊也坐落在此處。
數年前,胡內克和格溫相繼離開塵世間,在格溫妹妹喬恩(Jon Ide)的努力下,她於2015年初,成立非營利組織“狗山之友”(Friends of Dog Mountain),並順理成章出任主席一職,以尋求各種方案,力保狗山與狗教堂。
如果你是愛狗之人,又或者你對胡內克的創作精神有所敬佩,不妨瀏覽相關網站(http://www.dogmt.com/),瞭解更多詳情。
了解專長再選職業
胡內克生前說過:“狗兒帶給我們的啟示,比我們教它的東西更多,它們是全心全意付出它們的愛。”尤其在他康復那段日子,三隻狗教會他關於“愛”、“信任”、“友誼”與“忠誠”。
正因為如此,他的繪本以狗兒為主題,內容也大量釋放這些狗兒教會他的重要元素。在《Sally Gets A Job》中,胡內克通過莎莉發揮天馬行空的構思,教導孩子如何找到適合自己的職業。
那一天,跟吾家小芷瑩聊天時,她問:媽咪,你是如何找到記者這份工作的?在這本書的封面,擺在莎莉面前的,是一則則“徵人啟事”,爸爸媽媽不妨趁機跟孩子講解現今尋找工作的各種管道。
身處這個大千世界,存在千奇百怪的職業,每個職業都需要不同的人才,因此,哪份工作是適合自己的?
在此繪本中,胡內克通過莎莉,帶出要讓自己找到一份適合的工作,首先需要瞭解自己的專長和能力,像專業棒球手至少要具備腳程快、接球判斷能力好的特質;即使當個教師也要有所長,才能教授相關課程,像書中,順服班由狗兒來當指導員,最適合不過了!
選擇所愛 愛你所選
當然,一份工作是否能做得長久,僅有技能是不足夠的,還胥視你是否有興趣,以及能不能全情投入。如果你不是對大自然產生濃厚的好奇與熱情,又怎麼可以當個出色的生物學家?如果你認為處理動物排泄物是件難事,動物園裡有再多樂趣,也不適合你到那兒上班呀!
胡內克在畫面中加入許多玩味元素,像當上消防狗的莎莉,它奮力從火場中救出貓兒和魚兒,魚兒還是裝在透明水袋裡呢!
不管想像有多好、多美,當故事接近尾聲時,也是莎莉的夢醒時刻。從故事發展,我們可理解,那是到了一天的傍晚吧,莎莉恍然發現自己具有超強的直覺能力,它可以預測主人的返家時間呢!
當主人回到家裡後,莎莉總是適時適地提供援助;此時此刻,莎莉高興地說:我終於找到世界上最棒的一份工作了!
簡單而言,不要羨慕別人的職業有多好,只要自己可以勝任,用盡所有熱情,擔當起重責大任,那麼,你就能找到屬於自己的人生方向!

莎莉奮力救出貓兒和魚兒的畫面,令人會心一笑。
莎莉奮力救出貓兒和魚兒的畫面,令人會心一笑。
木刻版畫加上彩色鉛筆,具有清新的藝術感。
木刻版畫加上彩色鉛筆,具有清新的藝術感。

悅讀.修煉成一位貓奴



書名:尋訪東京巷弄裡的看板貓 作者:一志敦子 出版:萬里機構
書名:尋訪東京巷弄裡的看板貓
作者:一志敦子
出版:萬里機構

特約:趙演晴
在插畫家一志敦子的畫筆下,貓咪們的各種形態,不論是優雅、孤傲、靈巧、搗亂、愛乾淨或懶洋洋的模樣纖毫畢現……
毛茸茸的小動物,總是惹人憐愛,讓人忍不住想摸一把,仿佛連彪悍大漢的心也能融化。可是在我小時候,對毛茸茸的小動物或者玩偶,總有一股莫名其妙的恐懼感,連小雞也不敢觸摸。

也許是神經質的性格,以為毛茸茸的下面藏著各種神秘恐怖的蟲子。因此,整個童年時光,我的養寵物資歷,僅僅只是養小魚。可是,養魚也沒有給我帶來美好的回憶。印象深刻的是,當時用了長圓形的塑膠桶來養魚,餵了飼料后卻把蓋子關上,魚兒們因為缺氧都集體往生。可是,后來小心翼翼不重蹈覆轍,卻還是送了它們去西天。
如果種植物也算是另一種養寵物的方式,那我大概稱得上植物殺手。連生命力頑強的萬年青、仙人掌也可以死在我手中!寫到這裡才突然驚覺,在我手上唯一活下來的黃金葛竟然“被失蹤”了!搬家一個多月后的今天,因為準備這份稿才發現,我把它給遺留在舊家!
殺手不適合豢養寵物
有句話說好奇害死貓,我卻覺得最近的空氣寂寞得讓人想養一隻貓!新家空蕩蕩的,好像我的心房。當吸塵小機器發出低沉聲音,在家裡四處游蕩時,我才感受到一點點生氣。當它不小心卡了電線,或是在房裡鬼打牆走不出來時,我就得去拯救它!這些互動讓我感受到了溫暖,原來這就是人類需要寵物或玩偶的原因。
想起鄰居養的黃金獵犬,成天無精打采地躺在庭院裡沙灘椅上發呆,只有當主人載它出去兜風散步時,才稍微振作起來。每次望著它,都可以感受到它的哀怨。如果我養一隻寵物,那不就等于製造另一份寂寞嗎?而且,像我這種等級的“殺手”,大概不適合豢養任何生物吧?
一位家裡有貓狗、飛鼠烏龜、金魚屁孩的朋友,大概隔著熒幕,也嗅到我內心想養貓咪的矛盾,于是分享了許多照顧貓咪應該注意的事項及趣事。她說,貓咪個性不纏人,因此若常出差或旅行,比較適合養貓。除了定期帶去看醫生,別忘了貓咪要打預防針、閹割,每一兩星期洗澡一次,還要準備貓砂讓它們排泄,然后還要小心它們離家出走。飲食照料方面,除了乾糧及煮過的新鮮食物,避免吃生食。貓咪是很懂得自得其樂的忍者,成天攀高攀低飛簷走壁半夜不睡覺。
東京巷弄有貓出入
她的分享,將我那過多的美好憧憬瞬間降溫。為了填補內心那股對貓咪的愛意,于是收集各種和貓咪相關的事物。收藏品之一《尋訪東京巷弄裡的看板貓》,是讓一眾貓奴們望“喵”止渴的擬真插畫本!
在日語中,“看板”這兩個漢字的意思為牌子、招牌,美貌出眾的招牌店員被稱為“看板娘”。因此,店裡的招牌人氣貓則被稱為看板貓,擁有無比的魅力。
在插畫家一志敦子的畫筆下,貓咪們的各種形態,不論是優雅、孤傲、靈巧、搗亂、愛乾淨或懶洋洋的模樣纖毫畢現。此外,也畫下了超詳細的店舖俯瞰圖、各種餐點、碗碟用具、部分店外環境風景、工作人員或顧客對貓咪溫柔的模樣,讓人有如穿梭了東京許多巷弄,推開一扇又一扇門親歷其境。
因為長時間和貓咪相處,部分店家準備了不少體貼貓咪的設備,比如說貓咪專用的轉門把階梯、小扶手及餐盤。還有粘毛滾輪,照顧食物的衛生以及避免貓毛黏在客人身上、有貓咪畫像的各種告示牌等等。從店家這些細節當中,可以進一步瞭解貓咪各種生活習慣。
值得一提的是,書中的看板貓絕非購自寵物店,大部分都是在街上撿到,或偶遇的流浪貓,甚至會幫它們尋找主人。
社會上約有六七成以上被捕捉的流浪貓犬,因為無收容之處而被殺死或安樂死,有者則被過度繁殖、買賣、飼養再到棄養。隨著民間的動物保護呼聲和意識日益發展,希望越來越多民眾認識及認同“領養代替購買、認養不棄養”這句話!而我,就只好默默等待適當的時機再來領養吧!

2016年12月21日 星期三

養貓也是一種罪



童閱房.養貓也是一種罪




書名:特別的貓 作者:多麗絲萊辛 出版:浙江文藝
書名:特別的貓
作者:多麗絲萊辛
出版:浙江文藝

特約:張崇牧
《萊辛用文字建構的“貓人生”,有悲歡哀愁,生老病死。她最怕見到貓懷孕生小貓。書中篇幅,大部分都在描述母貓生小貓的過程,包括為避免貓多為患,萊辛的父親、萊辛與丈夫,都得在母貓產下小貓后,忍心將小貓咪送進黑暗廢井或是泥土中……
古今中外,愛貓者甚多,我也愛貓,但不養貓。當然,這當中是有一段歷史的。話說從前,總是慘不忍睹,尤其我養貓之事,訴諸友人,他們都說我是虐貓狂。然,我倒覺得尚好,畢竟養貓全看緣分。貓來貓去,仔細算來我曾養過三只貓吧?記不清了。但第一次養的貓,現在倒還記得它的樣子。

那是一頭白貓。用梁實秋的方式來稱呼的話,就是養了一頭“白貓王子”。后來這母貓下場如何?說來淒涼,因為一年到頭常發春,自它成長以來,便沒有停止過懷孕產貓這回事。我母親不太愛貓,這母貓一胎總能生六七只小貓,一生完就送走。記得它生第一胎時,最經典的情況是,生到一半,它從陰暗角落溜出來,吃了幾口食物,又接著回到窩裏生小貓。因了小插曲,我自此記住了它。
貓在文章裏重生一次
今天說貓,是因為讀了2009年獲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多麗絲萊辛《特別的貓》有感而發。這是本小書,談貓,說萊辛從小到大與貓共成長的生命歷程。看作家寫貓,我最喜歡的要數梁實秋、朱天心,接下來是鍾怡雯和柏楊的太太張香華。
作家寫貓,無論從外在到內裏,不論是生活中或生活以外,貓在他們而言猶若子女親眷。我家鄉的人養貓,不把貓當寵物,只盼望貓給家裏捕老鼠,所以也就不太用人道的方式豢養,就算走丟變野,再找來一只便是。
但如今可不一樣,貓已經可以不用捕鼠,堂皇地入室,在主人的房間、床上、沙發等處,仿佛人一般自由進出,過著優渥的人間生活。有時會想,這樣待貓正確嗎?然而,天底下沒有什麼事情是絕對的,把貓當人來養,從寵物階層晉升到人的親眷家屬也沒什麼可奇怪,用先進的話來解釋,可稱為人類文明再進步。
但這文明的進步,會讓對貓敏感,甚至厭惡的人,覺得不可理喻,難以理解。不過,愛貓人依舊愛貓,不愛貓的人就算怎麼勸說,貓之于他們都是無法接受之事。多麗絲萊辛有多愛貓?從《特別的貓》這本長篇散文來看,她娓娓道來從小到老,跟貓的各種鬥智斗勇,以及如何將它們從小帶大的“人貓經歷”。不過,教人讀得拍案叫絕的是萊辛的筆觸,看似漫不經心,卻將貓的舉動,每場生命經歷,描述得精致生動。
一只貓,該如何讓它在文章裏鮮活起來?梁實秋的做法是雖寫貓,但寫更多的是貓以外,梁實秋的生活與思想。朱天心的《獵人們》倒是有萊辛寫貓之感,但卻又火候未到,看了個門道,入內反而沒給人多深刻的印象。
貓幸存與否全看天意
萊辛寫貓之所以生動,甚至讓人記憶深刻,在于她把貓都擬人化。這些貓的靈動,貓的內心活動,這些貓被賦予的人性觀點,吸引著讀者的目光,加上那流暢的翻譯,讀罷全書,掩卷一瞬,你不禁要為那些貓的起伏一生感嘆唏噓。
萊辛用文字建構的“貓人生”,有悲歡哀愁,生老病死。她最怕見到貓懷孕生小貓。書中篇幅,大部分都在描述母貓生小貓的過程,包括為避免貓多為患,萊辛的父親、萊辛與丈夫,都得在母貓產下小貓后,忍心將小貓咪送進黑暗廢井或是泥土中。
人對動物的人道關懷,究竟有多深層?看萊辛在文字裏的愧疚與對自然的莫可奈何,她唯有以更好的方法去對待貓,用以贖罪。然而,養過貓狗的人都知道,倘若不替它們結扎,每到發春期,貓狗都會一胎胎地繁衍后代。但這些后代是否能幸存?也要看天意。
如今,我之所以不養貓,很大因素便是害怕看到這些貓懷孕生產。這是恐怖的事情,如果貓所生下的小貓只有一兩只倒還能接受,超過三只或以上,對飼養者而言往往是場災難!
如何結束這樣的災難——結扎,是萊辛給的答案。她同情被剝奪了自然欲望的貓,但唯有結扎,才可避免“殺小貓”的深重罪業。

睡姿










爱狗? 养狗?










2016年12月18日 星期日

珍古德博士与黑猩猩 生命·热情




珍古德博士与黑猩猩
生命·热情



珍古德博士
珍古德博士(Dr.Jane Goodall)有一个特别的习惯。她一走上演讲台,总是会先以一种另类的方式问候现场来宾。她发出一连串紧凑的呼吸声,以洪亮的声调嚎叫“呼、呼、呼、呼、呼喔呼喔呼喔!”。接着,她微笑说:“这段问候语的意思是‘This is me. This is Jane’。”
这是一段来自黑猩猩的语言,从一个人类的口中说出来,听起来非常奇特。逾50年来与黑猩猩打交道,珍古德学会的不仅是猩猩语,更珍贵的是她透过行为研究观察发现它们拥有个性、思维和情感的一面,开启了她与黑猩猩一段根深蒂固的情缘。
较早前,今年刚迈入82岁高龄的珍古德博士第二度到访马来西亚,为由大马根与芽(Roots & Shoots Malaysia)与成功青年(Berjaya Youth)联手举办的“寻找生命热情”讲座会担任主讲人,分享了一个关于梦想的故事、一个关于黑猩猩的故事以及一个关于拯救地球的故事。

当黑猩猩对珍古德的害怕解除后,靠近的不仅是身体的距离,而是生命与生命之间的蝶变。
一个梦想的故事……
在说故事之前,珍古德表示必须先感谢一个人。“没有她就没有今天的我。虽然我们不能选择自己想要的父母,但我非常幸运拥有这一位母亲。”
她从小喜爱动物,母亲向来是她最大的支持者。当时,他们居住于英国伦敦,对一个喜爱动物的小女孩而言,热闹繁华的伦敦并不是一个理想的居住环境。
她犹记得4岁半那年,母亲带着她到外婆的农场住上1至2个星期。当她看到农场饲养的鸡、牛、猪、马等等牲畜时,她简直乐坏了,这就是与动物们近距离接触的最佳时机!

珍古德博士在“寻找生命热情”讲座会上分享其历年来致力于黑猩猩行为观察研究项目的体验。
具备当科学家的条件
外婆把收鸡蛋的任务交付于她,她每天怀着愉快的心情到鸡舍完成任务。同时,一个问题也一直在她心中打转,究竟鸡蛋是如何从母鸡身上孵出来的呢?问了不少人也听了各种不同的答案,始终没有一个令她满意的。于是,她作了一个决定……
有一天,她趁鸡群外出时躲在空荡的鸡舍里,时间一分一秒过去了,就这样等了大半天,家人也开始担心她到哪儿去了,到处寻找却寻不见人影。
直到全身沾满稻草的她兴奋地跑回家,迫不及待要向母亲说一个大发现。母亲一看她那副模样,并没有生气的立刻开骂,而是坐下来聆听小珍古德说母鸡如何下蛋的故事。
“这是我第一次的动物行为观察体验。”在一个4岁半的小女孩身上,具备着好奇心、不耻下问、追根究底、坚持不懈、有耐性等等的特质,而这就是成为科学家的必备条件。
为了让小珍古德更快速的学习,母亲买了一些关于动物的书籍让她阅读。“在我成长的年代并没有电视机,我们都是从书籍、收音机或聆听长辈的经验获取资讯。我的第一本启蒙书是《杜立德医生·Doctor Dolittle》,主角是世界上唯一一个可以与动物说话的人。因着懂得动物语言,他帮助了很多动物,并在世界上的动物中享有很大的声誉。我当时非常希望自己能够像他一样。”
母亲鼓励永不放弃
来到10岁那年,正是英国第二次世界大战正在爆发中。父亲被派上战场,家贫如洗,连买一件新衣的钱都没有,更别说是买书了。那时,她唯一的消遣是到附近的二手书店,一待就待上几个小时。
“有时为了买书,我会把每星期的零用钱存下来。有一次,我拿着存够的钱到二手书店,买了一本《人猿泰山·Tarzan of the Apes》,我的梦想也因此启动。我对书中所形容的森林丰富生态充满了兴趣和热忱,立志长大后一定要到非洲探险,与各种野生动物相遇,并撰写和出版著作。”
可是,这个梦想听在大部分人耳中都觉得荒诞不经,只有母亲鼓励她道:“珍,如果你想要实现梦想,你必须为此而加倍努力且永不放弃!”
从学院毕业后,她因没钱上大学而找了一份侍应生的工作,一直在为一圆非洲冒险之旅的梦想而努力储蓄。终于,她在23岁时用尽所有的储蓄买了一张往返非洲的船票,开始了一场梦寐以求的非洲冒险之旅!

珍古德用了大半辈子的生命与黑猩猩建立深厚的情感。
一个关于黑猩猩的故事……
踏上非洲这块土地后不久,珍古德认识了一名“贵人”——路易斯李奇博士(Dr. Louis Leakey),是一名考古学家和人类学家。
初次见面时,李奇博士带着她参观博物馆,同时也问了她很多相关的问题。由于她读过很多关于非洲和动物的书籍,所以对大部分的问题都应付有余。后来,李奇博士聘用她为助理秘书,此后她经常与李奇博士夫妻俩一起进入森林进行观察研究。
经过一段时间后,李奇博士看见她对动物的热忱,认定她是观察黑猩猩的合适人选。好不容易用了一年的时间筹资,她在非洲坦干伊喀湖畔的冈贝国家公园(Gombe National Park)展开了观察黑猩猩的工作。在观察初期,难题就来了!每当黑猩猩一看到有一只“白猩猩”接近就马上逃之夭夭,这令她感到非常沮丧,同时也担忧资金在此研究项目还未完成以前就陷入困境。
那时,母亲的一句话一言惊醒梦中人。“珍,你可以先用双筒望远镜远距离观察黑猩猩。虽然现在你无法接近它们,但你从远处也能够观察它们的行为。”“这话有道理啊!我开始远距离观察黑猩猩的行为,我观察到它们时而成群活动时而个体活动,也观察它们每日的生活作息。”
惊天大发现
在1960年11月,她终于有了一个惊天大发现,原来人类并不是唯一一个懂得制造工具的生物种类!
白蚁是黑猩猩最爱吃的食物之一,但要如何往白蚁窝深处抓取白蚁是一个难题。那天,珍古德就亲眼目睹了黑猩猩自创的解决方案!
只见一只被她取名为“大卫老头”(David Greybeard)的黑猩猩捡起一根枝杈,剥离枝杈上的叶子后,便把枝杈伸入白蚁窝,等待一阵子后,将其慢慢拉出,“钓”出了不少白蚁。在这次的发现后不久,她也观察到其他黑猩猩也有同样的行为。
“这项发现让国家地理学会(National Geographic Society)主动提供研究资金以持续进行黑猩猩的研究项目,并委派了摄影采访团队进行实地拍摄,从此有关黑猩猩的新闻、照片和影片深厚地植入了非洲人,甚至是全世界人民的脑海中。”
资金稳定后,她对黑猩猩行为观察研究项目进行得更彻底了;而更重要的是,她与黑猩猩的距离也更靠近了。第一只不再害怕“白猩猩”的就是先前提到的大卫老头。它不时会来到珍古德的营地偷香蕉,他们就特意放更多香蕉任它偷,有时它还呼朋唤友一起来“拿”香蕉。
“就这样,它开始不怕我了。有时候,我们遇到彼此,它非常冷静地看着我,甚至靠近我,而其他准备逃跑的黑猩猩则望一望它,再望一望我,渐渐地也放下了防备心。”
人类与动物的差异
从1960年到1993年,珍古德在冈贝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进行黑猩猩的生活、行为、社会阶层等研究与观察,许多发现对于了解黑猩猩都具有相当程度的贡献,也为未来的灵长类研究打下了基础。
她的研究范围包括感情表现、幼儿时期的依赖、使用工具、食、窝、嬉戏、两性关系、阶级、领域、讯息传递等。
一些研究成果也包括:发现黑猩猩偶尔会猎食猕猴;改变了黑猩猩是草食动物的看法;更发现黑猩猩具备类似人类心智的理论,认为黑猩猩会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还发现了黑猩猩会有集体斗争行为,与其他黑猩猩族群争夺扩张地盘势力。
珍古德于1965年取得剑桥大学(University of Cambridge)的动物行为学博士学位。旋即又回到坦桑尼亚进行研究并致力于筹设冈贝溪研究中心。
“在大学里,我采用的研究方式被科学界评定为不科学的方法。例如我会为每一只黑猩猩命名,并认为每只黑猩猩皆有不同的个性、思维和情感,但这却遭到许多的谴责和质疑。在当代,一般科学研究使用号码来称呼所研究的动物,也认为只有人类才有个性、思维和情感。”
“然而,事实告诉我们,人类与动物的差异不是在于种类,而是两者处于不同的等级。当我们越了解动物,越发现人类的傲气和藐视是多么地令人沮丧。”
一个拯救地球的故事……
近年来,珍古德每年耗费300天不停奔走世界各地呼吁人们要与大自然和睦共处,并分享根与芽(Roots & Shoots)的理念,鼓励人们尽其所能让这个世界变得更美好,为人类、为动物、为环境献上一份力量。
根与芽是国际珍古德协会(The Jane Goodall Institute)创立的一个教育计划。该计划始于1991年,第一个根与芽小组是由珍古德与12位坦尚尼亚在地的高中生共同组成,而当初成立的原因是因为他们发现在生活环境上急需要改变。
迄今,该计划在全球130个国家约有逾15万名会员,通过各种不同的服务计划、青少年主导活动和具有互动性的网站,以实际行动关怀环境、关怀社区及关怀动物。
不分彼此作出贡献
珍古德在2015年1月首度到访大马期间,除了进行演讲和与各个群体交流外,也正式宣布马来西亚根与芽计划的成立。在草创阶段,马来西亚根与芽举办了一系列的筹款活动,所有募集的款项将用作相关项目的资助金。
她说:“尽管很多人知道地球所面临的危机,但却感到无助,因为不知道自己可以做些什么。当然,只有一个人肯定做不了什么,但当越来越多人开始觉悟并齐心作出改变,地球依然是有希望的!”
“根与芽为孩子、青少年、家长、教育工作者、大学生、团体领导和支持者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网络联系的机会。这项计划将不同年龄、种族、文化、宗教或经济背景的人连接在一个充满活力的全球网络之中,让每个人充分发挥潜在的改变能力。”

珍古德博士在交流会上与孩童们互动。
Adopt dogs and cats at PetFinder